中国国际新闻台

当前位置:主页 > 军事 > 中国军情 >

她为中国电磁炮研制世界最大特种装备,从根本上解决了心脏病问题

来源: 诤闻军事 企鹅号 发布时间:2018-03-09

  电磁发射技术是目前军事大国极为关注的前沿科技之一,甚至在美国被视为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核心技术。但近期美军却表示将电磁轨道炮项目暂停。就在美军徘徊不前的时候,中国海军却在2018年1月底曝光了疑似电磁炮的装置。无独有偶,3月7日《环球时报》等媒体转载了中国海军网一篇文章,报道称马伟明院士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张晓(上图)成功研制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连发型电源,为我国电磁发射技术的基础研究、工程化应用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
  中国电磁炮的出现,和马伟明院士团队中的女博士张晓,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?从海军网的文章中可以看出,张晓博士从刚刚迈入工作岗位开始,就开始从事特种电源技术的研究。而众所周知,电磁炮作为新的能量武器系统,电源以及储能装置是关键的核心技术之一。

  电磁炮的电源非常复杂,为了满足电磁炮发射的高能量,直接来自脉冲形成网络(PFN)电源,PFN电源能量来自脉冲电容,而脉冲电容的能量来自供电网。不过这样的构成,是不可能实现电磁炮的发射。因为如果炮口动能达到32兆焦,那么按照1分钟5发的射速,意味着瞬时功率达到42.6兆瓦,没有一种武器平台电网能够达到这样高的功率

  因此现在的电磁炮,都是在脉冲电容和供电网之间,再加上一种初级能源作为缓冲,这就能大大降低电磁炮对电网瞬时功率的需求。而这种初级能源,就包括很多军迷熟知的超级电容、超导储能、飞轮储能等,但这些都有各种各样的弊端。而马伟明,张晓等人在2015年发表的文章“大功率混合储能装置控制策略研究”一文中认为,蓄电池储能密度很高,功率密度也较高,能满足目前大部分电磁发射装置的功率需求。

  当然,使用蓄电池组虽然看起来简单,但涉及到的问题是如何对整个蓄电池储能模块采取相应的均衡措施,使整个储能系统保持在较好的均衡状态中,这实际上是要通过放电开关器件制定蓄电池的时序放电均衡策略。这种蓄电池组由数万个单体电池串并联而成,这是不是就是文章中提到的“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连发型电源”呢?

  文章在结尾透露:“天道酬勤。某项国产新型武器装备第一次在船上试验就取得了成功……整个实验牵涉到20多家单位、200多人……当听到实验成功的消息时,所有人都欢呼了起来。”这被一些媒体解读为中国第一次电磁炮试验成功。那么真相是不是如此呢?笔者认为大家在了解了张晓博士的研究成果和文章后,都会有自己的结论。

  “曾经我们的北洋水师在此饱受欺凌,今天我在这个地方看到了阳光明媚和希望。”——这是一位在试验现场专家留下的感言。无论张晓博士的研发成果是什么,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就是在军队科技战线上,无论男性和女性,他们都有机会为中国军队的强军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中国军队靠落后装备以弱胜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,而以强胜弱的代差优势正在形成

    中国军情

    中国军工真强大了吗?美国寻求新型

    资讯排行

    网站简介 - 诚聘英才 - 证件查询 - 广告服务 - 联系我们 - 电脑版 - 移动端
    Copyright ©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   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﹑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,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。

   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