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豪叶方恒早就对顾炎武名下的田产存觊觎之心。在顾炎武的嗣祖父顾绍芾和亲哥哥顾缃相继去世后,叶方恒看到顾家势颓力衰,便想借机吞掉顾炎武名下的田地。叶方恒的父亲叫叶重华,是崇祯元年(1628年)的进士,官任太常寺少卿,是一个很有才望的朝廷命官,在地方上名声也不错。叶方恒在1642年考中举人,但他人品很差,没有走上仕途前,在千墩地方上,经常依仗父亲和伯父叶国华的势力,欺压当地百姓。
崇祯末年,碰上了灾荒,各种赋徭也没有得到减免。无奈之下,顾炎武将家里的800亩地典给了叶方恒家,价钱只相当于市价的一半。但即使是这样,拿到地契的叶方恒仍然在两年之内都没有付钱,这中间,顾炎武先后找了叶方恒不下百次,最后才勉强拿到了十分之六。
顾炎武为什么要将800亩良田典给这样一个不仁不义之人呢?按理说,顾炎武对于叶方恒这样仗势欺人的家伙,是应该十分了解和提防的。800亩良田出手的原因是什么?后来归庄虽然在《送顾宁人北游序》中说是“一时丧荒,赋徭猬集”,但我们也不好轻易相信,顾炎武自己也说了,从此以后他将“一廛不守、寸亩无遗”。典田的真实原因,顾炎武是不便轻易说出口的,因为这属于“家丑”,是由顾维一手导演的家难所引起的。家族内部的尖锐矛盾,在顾绍芾生前就已经存在并趋于激化,所以,顾老先生刚一去世,便家难迭起,顾炎武的房子被人纵火烧毁。不久,亲哥哥顾缃又不幸去世,使得顾炎武本已衰落的家势雪上加霜。顾维步步紧逼,再构家难,企图夺走顾绍芾的遗田。在这种情况下,顾炎武不得不提前行动,将田地低价典给异姓人家,这件事归庄当然不便写入《送顾宁人北游序》。
假如顾炎武只是借典田之名而行卖田之实的话,那么他的做法就不难理解了。既然是卖,而且是急于要卖,自然卖给谁都可以了。只是决定卖给叶方恒时,他也许未曾想到,那叶方恒早就存心霸占他的田产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