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第一书记”名片:陈旦华,男,1981年11月出生,2001年毕业于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,大专学历。2001年10月进入昆山开发区动物防疫站工作,2006年开始先后担任开发区动物防疫站副站长、陆家动物防疫站副站长、昆山市第三动物防疫站副站长,2019年6月任淀山湖镇永新村“第一书记”。
“当你俯瞰村里那片池塘,仿佛就是一个水汪汪的‘大葫芦’;而当你踏进这片土地,扑面而来的是泥土中散发出的清香……”来村里任职“第一书记”才一个多月,陈旦华俨然已经成为永新村的忠实粉丝,即使每天要驾车2个多小时上下班,仍坚持提前半小时到班,沿路查看村居环境、了解村民需求。
永新村是远近闻名的“葫芦村”,所获“头衔”不少,全国文明村、江苏最美乡村、江苏省生态村、江苏省生态文明村、苏州市先锋村等。近年来,村里更是以打造“葫芦”特色品牌为目标,大力发展集田园风光、农耕文化、休闲养生于一体的乡村旅游。永新村的高起点发展让他感觉“压力山大”。陈旦华坦言,他之前一直在动物防疫站工作,对于农村工作,简直就是一个“门外汉”。 为此,迅速转换工作角色,成了他上任后的首要任务。他扑下身子,虚心向村“两委”干部、老党员、村民请教学习,认真分析研究永新村发展新思路,努力让农村旅游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能够“无缝对接”。
作为村里“第一书记”,不仅要走近田间地头,更要走进村民心头,这是陈旦华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。他常利用周末休息和早中晚村民在家的时间开展走访。在六如墩葫芦雕刻室,他发现大小不一的葫芦经过工艺处理后,精美剔透、灵动有致,更让他意外的是,如果出自名家之手,一个葫芦卖到几万元也不意外。经过与工艺雕刻员王美华、凌亚娟,种植管理人朱小夯深入交流,陈旦华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:背靠大树好乘凉。何不利用淀山湖镇“临沪”的先天优势,积极与文创公司对接,引进专业团队,打造特色品牌,开展系列活动,实现葫芦产品的多样化、精细化,不断扩大销售路径,从而壮大葫芦产业,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?
村里的景致已让人陶醉不已,剩下的就是想方设法带旺人气。最近,陈旦华还研究起了“互联网+”,试想充分运用微信、短视频等这类新媒体,将永新村旅游融入淀山湖镇全域旅游中。陈旦华琢磨着,通过精心策划,低成本拍摄一组反映村旅游特色的宣传短视频,在“抖音”等热门平台集中推介,从而让更多人感受到永新村这个江南小村落的独特魅力,进一步扩大永新村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而这一想法,也与永新村党总支一班人的想法不谋而合。
发展乡村旅游,还要以景区的标准,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,促进乡村颜值不断提升。当前,永新村人居环境正在全面整治中,农房刷白见新、生活垃圾分类、污水治理等工作有序推进。陈旦华说,目前,村里还有将近一半的农房需要翻建,也因此引发了一些邻里纠纷。虽然缺少基层调解经验,但在老同志的帮助下,陈旦华很快进入角色,因为保持公正、心怀真诚,他的话越来越多居民愿意倾听并信服。陈旦华说, 百姓事无小事,我们必须要有一颗热情的心,多动脑、多动腿,多用心、多用情,办实事,这样一来,与村民的心会贴得更近。
在担任淀山湖镇永新村“第一书记”的短短一个多月来,陈旦华感触很深,他觉得,要想做好农村工作,必须保持“三颗心”:为村民解难题的热心、为产业提效益的信心、为农村谋发展的恒心。他决心为永新村用心做好每一件事,不负重托,不辱使命,以优异成绩给组织、给村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