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7日,2019年度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荐名单公布,开发区5家企业入选。这只是开发区企业入选省级研发中心、斩获省级科技创新奖和专利奖项、获得省级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等创新行动的一部分。今年以来,开发区围绕全市建设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部署要求,加快打造夏驾河科创走廊,构筑区域创新发展高地,为建设创新型现代化生态宜居园区提供“新”支撑。
开发区始终把创新、人才、环境摆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,立足自身产业基础,大力发展光电、半导体、智能制造等高端产业,形成以中小企业、规上企业、科创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产业“科创梯队”,不断促进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价值链深度融合。
据了解,此次入选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,涵盖光电、半导体两大高端产业上下游环节。比如友达光电拥有国内先进LTPS面板技术,精讯电子为国内首家OLED面板检测企业,锐芯微电子在研发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上不断突破,之奇美建成量产2500mm超宽幅偏光片产线。还有很多企业在创新发展上节节攀高,比如创通电子、华天科技因科研成果转化分别获得1000万元、1200万元省级项目资金支持;昆山澜起电子、先品光子科技获得省级重点研发计划支持。“这些企业依托全区科创环境以及自身研发平台,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,提升综合竞争实力,为全区企业转型、产业升级树立了学习借鉴的榜样。”开发区科技部门相关负责人说。
围绕“芯屏双强”,企业不断增强新优势。总计年产值达2500亿元的仁宝、纬创、世硕技改升级,澜起、华天等半导体重大项目先后建设启动,龙腾、国显、华天等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机构和产业技术联盟。龙腾、华恒分别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、三等奖;国显、金发获省专利金奖、优秀奖。
围绕“自主可控”,企业致力攻克核心技术。作为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首个落地项目,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所进入实质性运作,并引进博士20人,签订2000万元的技术研发合同。由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冯吉才教授、“万人计划”万龙教授创办的哈工大万洲(昆山)焊接研究院开展实质性运作,其开发的铜铝电连接件,为国际上首批实现大规模稳定量产的自主可控技术产品;焊接搅拌头则是国内第一款标准化搅拌头,焊接寿命是同类产品的3到4倍。
不断有高精尖新项目加入“科创梯队”。引进清陶能源、欣原汽车、宝能集团等项目,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,未来将形成新能源汽车研发、整车制造,到后市场服务的完整产业链。目前,清陶能源已成功推出第一批固态锂电池产品,并与北汽、上汽展开合作,预计在2020年将满足车企在动力电池方面的需求。宝能(昆山)汽车研究院项目将致力于车辆工程的技术研究、产品开发,最终打造万人规模的汽车研究院。目前,该研究院正在使用原辅讯光电厂房作为过渡办公用房,预计年内入驻1000人以上。欣原商用车创新中心将吸引20余家汽车设计服务公司入驻,形成550人规模的研发设计团队。
依托夏驾河科创走廊建设,开发区构建起覆盖全区的创新集成、服务集成体系,为“科创梯队”企业成长壮大夯实基础。目前,科创走廊已启用科创承载空间58.99万平方米,新引进孵化器和众创空间9家,并成功引进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、中白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、储能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等平台。开发区与中科院、清华大学等大院大所加强对接,中科院南京分院技转昆山分中心首批入驻8个项目。华东新材料产业转化基地启用后,即将迎来首批5个新材料项目入驻。一批高校院所深入100多家企业走访调研,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。为此,开发区出台实施《昆山开发区推进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设实施办法(试行)》,启动两岸产业升级促进中心建设并出台《两岸企业科技攻关引导资金管理办法》,启动首期规模1亿元的两岸企业科技攻关引导资金池,打通重点企业科技攻关“前补助”机制。
开发区还积极导入外部创新“活水”,深入推进人才科创“631”计划,建立健全住房保障、子女教育、社会保障等人才服务体系。目前,投入使用616套“人才公寓”;省产研院与金发科技成立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后,实施“集萃”人才培育计划,启用首期200套“集萃”人才公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