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海新闻网·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要说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办事大厅哪个窗口前最繁忙,非商事登记科莫属了。即便如此,在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商事登记科科长庞海强看来,经过近几年的“放管服”改革,这里远比以前“清闲”多了。
“还记得以前你到这里来采访时的情景不?桌上放着一摞需要签字的审批件。你看我现在的办公桌,比以前清爽多了。”现在庞海强的办公桌上除了电脑以及必要的办公用品,往日桌子一侧堆积如山的文件已经不见了踪影。从事商事登记工作多年,可以说庞海强见证了商事登记由繁到简的蜕变。“以前企业开办审批时间漫长,材料多,等的时间也久。”庞海强回忆起当初从事商事登记工作时的场景,仍旧历历在目。庞海强说,以前开办企业手续繁杂,企业要在各部门之间来回跑,拿个营业执照要等十几个工作日,甚至一个月,办事效率低。
2014年启动商事制度改革后,西宁市迈出了商事登记工作提质增效的步伐。从30天到15天,再到8.5天,再到如今的1至2天,三年的加速推进,让商事登记逐步实现了“跑一次”,加之互联网技术的运用,让商事登记“零见面”办理变为现实。“以前企业还要拿着材料到大厅来办理,现在都不需要了。只要会用电脑,在网上就能办理相关业务,真正做到了即时即办。”庞海强说。
互联网技术给企业登记注册提供的便利,企业感触最深。“现在方便多了,政府为企业搭建了网络公共服务平台,只要登录到这个平台上,牵涉到企业登记注册部门的相关手续,全都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,办事大厅都不用去。”市民卢平说。
简化流程、提高效率、优化营商环境,为企业入驻、企业发展提供宽松、便利的条件,商事制度改革的意义就在这里。“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以来,西宁市的企业数量由原先的1万家增加到目前的近5万家,并且保持着每年一定比例的增速,这就是商事制度改革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之一。”庞海强说。
商事制度改革不仅便利了企业,也给庞海强这个做商事登记工作的“老江湖”松了绑。庞海强说,以前只要稍微忙点别的事,等着签字的审批件就能堆成一座小山。商事制度改革之后,“多证合一”“证照分离”等一系列举措,让很多业务都可以在窗口直接办结。
给企业松绑,让企业能够更好的谋求自身发展,这是商事制度改革给企业发展优先提供的红利。同时,商事制度改革涉及的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、优化服务,让从事商事登记的服务者们也感觉较以往轻松不少。随着西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入驻西宁市市民中心,全新的软硬件设施将给大家带来更加便捷的办事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