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国际新闻台

当前位置:主页 > 社会 > 社会万象 >

千灯垃圾处置把好“户头关”

来源: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:2018-06-22

走进千灯镇盛家埭村村口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摆放在家家户户门口的垃圾桶,桶上标着“可堆肥”“不可堆肥”两个醒目的标签。村民张新奎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,就是将分类后的垃圾丢进门口的收集桶。在他看来,垃圾分类很简单,只要记牢“会烂的”和“不会烂的”就可以了。

为提升农村地区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处理水平,近年来,千灯镇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就地处置工作。截至目前,千灯镇已建成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8座。其中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4座、餐厨垃圾处理站3座和5吨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站1座。

千灯镇环卫所所长陈培元介绍,在农村,垃圾以蔬果皮、厨余垃圾等为主,实施垃圾分类只要把好“户头关”,就可以实现大幅减量。因此,千灯镇在实施垃圾分类时采用了“二分法”,即分为可堆肥和不可堆肥垃圾两种,可腐烂的就地堆肥,用于还田增肥和制作环保酵素;不可腐烂的集中外运。“‘二分法’尽管离严格意义上的垃圾分类存在一定差距,但是减量效果明显,使得垃圾分类工作易推广、可持续。” 陈培元说,“垃圾分类是一个漫长的习惯养成过程,只有做到简单方能坚持。”

为了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,提高垃圾分类的自觉性,千灯镇在加大宣传的基础上,给每个村统一发放分别用于可堆肥、不可堆肥的收集桶,要求村民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。保洁员进行收集后,将可堆肥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,通过生物菌对可堆肥垃圾进行分解,形成有机肥,有机肥作为奖励返还给村民。截至目前,已实现返还村民有机肥近20吨。

2016年,千灯镇率先在前进村和盛家埭村建造2座日处理量为300公斤的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,产出的肥料品相好、肥效高,获得村民的欢迎。随后,在市、镇两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,千灯镇进一步试点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置,在陶桥村和吴桥村建造2座日处理量为500公斤的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;在千灯第一农贸市场边建造1座日处理量为5吨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,以解决农贸市场、周边村庄日常产生的易腐垃圾和周边餐饮店、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。

“农村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变废为宝,可以从源头减少生活垃圾量,同时有效促进农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,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生活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处理,减少环境污染。” 陈培元表示,千灯镇在第二农贸市场、石浦集镇区、石浦南片区建造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和餐厨垃圾处理站,打破“一站一村”思维,实施一站覆盖多个行政村的策略,发挥处置站的最大作用。据悉,千灯镇计划于2018年底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就地处置全覆盖。

    社会万象

    李书鹏: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市场格局

    资讯排行

    网站简介 - 诚聘英才 - 证件查询 - 广告服务 - 联系我们 - 电脑版 - 移动端
    Copyright ©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   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﹑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,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。

   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