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国际新闻台

当前位置:主页 > 社会 > 民生报道 >

“法治花开”扮靓“大美昆山”

来源: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:2018-10-08

核心提示:连续多年位居百强县之首的昆山,坚持在吸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,紧扣时代脉络,创新探索法治宣传特色载体,提升宣传实效,走出了一条具有昆山特色的法治建设之路。

连续多年位居百强县之首的昆山,坚持在吸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,紧扣时代脉络,创新探索法治宣传特色载体,提升宣传实效,走出了一条具有昆山特色的法治建设之路。

“打造政通人和法治新昆山,护航人民美好生活实现新跨越。”市司法局局长陈磊告诉记者,“七五”普法以来,市法宣办、司法局围绕传播法治精神、培育全民法治信仰主题,加大全民普法力度,让法治精神融入公民血液。

数据显示:在昆山,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得到广泛宣传,法治建设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8%以上。红色引领、绿色课堂、蓝色惠民等浸润民心的普法载体,犹如色彩斑斓的画笔,描绘出“大美昆山”的一抹亮色。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渐成风尚。

红色引领

助推法治宣传工作提升

最近,昆山街头增添了一抹宪法红,一辆辆以公交车为载体的宪法专车开出了“宪法专线”,不仅车身印有“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”等宪法宣传标语,车内LED屏幕还滚动播放宪法宣传内容,成为向全市人民宣传学习宪法知识的流动普法平台。

我市紧紧围绕宪法学习宣传,由“一类人”带动“一群人”,推动重点对象学宪法;由“一个阵地”辐射全市阵地,打造宪法教育城市地标;以“小切口”推动“面上开花”,实现宪法宣传全覆盖,掀起了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热潮。

社会主义法治要坚持党的领导,党的领导要通过法治实现;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,党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。我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紧密结合,实现“党建+法治”融合共进;建成全省首家法治型党组织实训基地;推行“感受一种依法治国气氛、接受一次法律法规测试、参加一场党建法治讲座、观摩一次组织生活模拟、留下一句尊崇法治的承诺”“五个一”工作法;以红色党建为引领,助力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提升,该基地已成为昆山党建与法治融合的新平台。

运用“党建+法治思维”,全力打好“红色引擎”系列组合拳。我市出台《推进法治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》,培育“红色头雁”,完善领导干部集体学法、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培训、国家机关依法决策等机制。

下转A4版  上接A1版

近年来,我市建设“红色阵地”,激活“红色细胞”,实施“法治意识提升、规范管理提质、党内制度生根、基层治理引领、法治建设强基”五大工程,确立五个方面42项任务,以“红色引擎”推进干部队伍法治化、办事决策法治化、组织建设法治化、基层治理法治化。一年来,累计接待党员学法活动超万人次,区镇法治型党组织实训基地实现实体化运作,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多措并举

筑牢“绿色”生态保护屏障

启动“德法涵养文明·共建绿色生活”知识竞赛,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,助推“美丽昆山”建设,共吸引3.8万人参与竞赛;

利用“法润民生群”“两微一端”平台,定期推送生态治理、环境保护等有关政策法规;

市环保局、安监局等部门依托“两减六治三提升”“三大百日行动”,同步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和法律法规普及……

为打造“尚法昆山”惠民品牌,市司法局紧扣“美丽昆山”三年计划,围绕“倡导绿色出行”“打造绿色企业”“建设绿色村居”“共创绿色校园”四大行动,针对不同群体、不同领域特点,突出重点、分类推进,部署开展“法护生态·美丽昆山”专项行动,实现“菜单式”供给、“订单式”服务,用法治“绿色课堂”构筑生态屏障。

在具体工作中,我市以“法律七进”活动为抓手,把“倡导绿色出行”融入法治宣传教育全过程,组织律师、公证等法律服务工作者,通过举办法治讲座、法律咨询、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,培育绿色风尚;推进“融合式普法”,开展“法惠台企”专项行动,市律协与市台协会签订战略协议,为在昆台商、台企开展日常法律咨询;依托“尚法约课”平台,建立台企法律讲师团,定期开展“送法进台企”活动,提高群众环保意识;聘请全国人大代表段俊等6名台企员工为“尚法大使”,收集台企员工普法需求,传播法律知识,扩大法律援助知晓度,引导台企员工依法维权、依法办事;激发普法“乘数”效应,开展“绿色生活”系列法治文化活动,启动第九届法治文化艺术节,半年来开展活动百余场,推动遵纪守法、绿色文明成为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。

蓝色惠民

打造全民普法示范样本

“这卡片的确方便,最近我女儿出国办公证,我按卡上写的准备材料,节省了时间、少跑了腿。”近日,市民史女士手持蓝色昆山市公共法律服务惠民卡告诉记者,这本“蓝色惠民卡”,将法治宣传、法律援助、公证、律师服务等内容全部整合,实现了“一卡在手、服务全有”,让“司法蓝”示范样本遍布城乡。

近年来,我市不断创新形式,坚持法律服务、法治宣传相融合,广泛开展“文明共建”“邻里守望”等普法志愿服务活动,推进全民普法工作;以培育社会组织补齐普法工作力量,孵化培育“纪妈妈青少年关爱中心”“乐融融法律服务中心”等普法专业型社会组织,为矛盾纠纷化解注入公益力量;建立“公众评判庭”,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,让公众参与矛盾纠纷调解,实现了“评判一件事、影响一群人”。

开展村规民约梳理、法治家训征集、道德家庭评选,推进基层德治、法治、自治“三治融合”。近年来,我市通过举办法治文化艺术节、开展法治微电影大赛、鼓励特色法治文化研创等形式,利用优秀传统文化、历史文化、旅游文化等资源,开展送戏下乡等法治文化惠民活动,让村民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,使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大饱眼福,过足戏瘾。

推进“互联网+法治宣传”惠民行动,健全落实媒体公益普法机制。我市利用“报纸释法、电视说法、广播讲法、网上学法、微博微信普法、电话问法”等全媒体普法平台,构建“舆论全覆盖、媒体全联动”的法治传播格局,把法治精神宣传到各个角落,增强了普法的感染力和说服力。


    民生报道

    黎平县洪州镇:三举措拓宽销售渠道

    资讯排行

    网站简介 - 诚聘英才 - 证件查询 - 广告服务 - 联系我们 - 电脑版 - 移动端
    Copyright ©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   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﹑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,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。

    返回顶部